close

  張雷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1月25日11版)
  有了足夠的堅持,承受了一定的痛苦和壓力,經歷了或多或少的失敗,我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而這些,都與年齡無關。
  “你這樣去看待這兩家品牌的投資模式是不對的,說明掌握的背景資料還不夠,看待問題還很外行。”哦,對的,是還很外行。入職第三周,無論是面對時尚產業、商業報道,還是移動端媒體,我的確還是個不折不扣的門外漢。
  老家的同學、朋友多已婚嫁,守著爸媽和安穩的生活。即便是漂在北上廣,同甘苦共進退的“戰友們”,在進入社會的第三或第五個年頭,也都在各自的領域有了一定的積累。而我,在立秋的前一天和後一天,丟掉了一份感情,離開了一份雖然只有兩年但感情深厚的工作。
  這份工作把我帶入了傳媒業。我至今記得第一次看到“假書”(雜誌下印前最後一版樣稿)時的激動。不是科班出身,做媒體單純只是喜歡。“肉身沉重,作家其實是不死的,其文字,穿越時間、空間和生命,可以活很久很久。”我的一位前輩說。在這個傳統的行業里,資深編輯們“傳幫帶”的不僅是專業技能和知識,更多的,是對一份工作的尊重。然而,在這個各方面都日新月異的時代,傳統媒體所面臨的最不好的結果砸在了我們頭上,刊物暫停了。
  我似乎又回到了剛走出校園的時候,學語言的學生似乎哪個領域都可以去,也就等於沒有專業。“所以,我就好好做媒體吧!”我對自己說。決定了,就朝著最正確的方向走,緊跟這個時代,去新媒體。
  就這樣,帶著不舍和傳統媒體人的匠人精神,我再次出發。
  而當我剛走上新媒體之路,就被螞蟻絆倒了。門戶網站的第一要務就是“快”,第一天的工作量就讓我招架不住,更新條目之多,頻率之快,是我始料未及的。每天需要在海量的數據庫中挑選出符合用戶興趣的資訊,跟進每分鐘都在發生的熱點,接下來的就是整合。我所負責板塊的資訊流量既會出現每分鐘高達2000的點擊率,也會低到只有十幾、二十的瀏覽量。拼速度,不是我的強項,而這裡,也不需要對文字的斟酌,我out了。
  於是,現實讓我動搖了,因為按照用戶需求,“複製加粘貼”地整合資訊不符合我對新媒體的“想象”。儘管很快我就認識到,在這個看似簡單的資訊生產過程中,工作任務是被細分的,即便只是修改視頻、音頻的大小,都會影響整個資訊頁面的生成,每個人如環環緊扣的鏈條,缺一不可。雖然平臺很大,但我只是一顆被擰死在那個地方的螺絲釘。
  放棄了門戶網站,來到現在的移動端媒體。好友的一次不經意的微信推送,讓我看到了這個有意思的平臺。這裡的挑戰是全新的,我一邊寫稿,一邊啃著專業文章和書,像極了讀書時寫論文的感覺。不僅如此,移動端的內容不但追求時效,更需要有特色的觀點和不拘一格的角度。雖然,直到現在,我依然經常在大量信息中迷失,但我清晰地知道自己在新媒體發展的最前沿,自己每時每刻在為之努力的,就是要寫好每一篇報道。
  寫完這些文字的時候,我還在辦公室,窗外的東三環已經歷過周末晚高峰的洗禮。還有兩個90後同事在加班,聽到他們在談論曾經做過“心理輔導”,便湊上去問是否畢業於心理學專業。小男孩笑笑說不是,上過選修課,愛好而已;而現在他是智能組的記者,寫出的文章透著一股極客味兒。
  外行,只是一時的,它是一種你置身於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之外的狀態;有了足夠的堅持,承受了一定的痛苦和壓力,經歷了或多或少的失敗,我們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而這些,都與年齡無關,因為無論何時,我們都必須投身於這個世界,去感知它的真實。  (原標題:外行只是一時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y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