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過兩天就高考了。這節骨眼上,陝西長武縣偏發生“6名學生圍毆老師”這檔子事。按說事實清楚,案情明確,無論如何,圍毆之事,板上釘釘,如何定罪,只需照常納入司法軌道即可。偏偏打人新聞還有另一關註點:“教育部門學校協調暫不報警”,理由自然是“為了高考”——“等高考結束再處理”。
  這也是最惹爭議之處——“法律是否要為高考讓路”?公眾的質疑是,如此品性,就算參加高考,乃至考入大學,繼續深造,若將來仍未過做人這最基本的一關,那這種“高材生”再多,又於社會何益?
  好在昨日,後續新聞跟進,參與圍毆的6名學生已被立案調查。不過,雖已立案,涉案者也已被帶走調查,但不管是警方還是校方,在如何處理上,仍是特事特辦思維——“等高考結束再處罰”。理由自然還是多年求學不易,不要影響高考。
  原先“暫不報警”,是為高考;現雖已立案,卻特事特辦,還是為了高考。不是說執法不能有自由裁量權,而是我們能否多問一句,既然一切為了高考,那高考又是為了什麼?最現實的答案,或許也是“標準答案”,當然就是為考大學,為今後畢業能找個好工作,能過得舒服點兒。
  當不是在應試試卷上,而是在影響億萬人公共生活的現實生活中,某項活動有了“標準答案”,這事兒某些方面可能就有悖初衷,甚至“走偏”得有些離譜了。不管高考還是別的考試,本只是社會選賢任能的一個考核選拔標準。但是,當高考成為紙面分數大戰,成為學生特別是寒門子弟晉升的主要通道,成為為今後立足而前置的一項殘酷的社會戰爭,把高考弄成了備戰,這時說一切為了“高考”,其實早已超出考試本意。
  這兩天的高考新聞,類似的比比皆是。如河南鄲城“高考神校”貼滿標語激學生鬥志,如同進入臨戰前軍營——“要成功,先發瘋”,“尊嚴來自實力,別人在拼殺,你在乾什麼”。央視又報道了河北衡水二中今年的誓師大會,其中有去年走方陣的鏡頭。軍事化管理的應試名校,長期浸淫其中,高考早已內化為一種“關乎生死”的錯覺,學生臨考莫名有種末世的悲壯感。
  這哪是一場考試?求學與高考真應儘快恢複本貌,高考只是高考。說句喪氣話,以目前大學擴招程度,若只為擇業,幾年後還會重溫一遍這個恐怖歷程的。
  其實,高考工具化功利化最濃縮最具象的表現,其實是上述圍毆事件的導火索——撕書狂歡。是否應該敬惜字紙且不去說,書本本不該是撕來發泄表決心的東西。如果還身在校園還未離開書卷氣,只有戰鬥戰爭思維,如果我們都讀不懂書的意義——不僅指那些無用的課本教材——那麼我們學習我們高考以及之後各種考的意義又在哪呢?
■李曉亮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r06aryp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